藝品資訊黃吉正

黃吉正   /  陶瓷藝術 工藝師

黃吉正讀高中時原是學習雕塑,畢業工作幾年後創業成立庭園景觀公司,後因必須接管家中生意的重責大任,毅然決然放棄自組的公司,回到老家幫忙。期間因家裡生意太忙,幾乎每天工作達15小時,為了紓解壓力,捏陶讓他找到了出口。為了能夠重拾自己熱愛的陶藝創作,黃吉正跟隨吳水沂老師學習,在忙碌的工作中一天只睡兩小時的犧牲睡眠來研習陶藝,就這樣與陶藝結下不解之緣,一點一滴地累積創作能量。

雖說做了二十幾年,但專職做陶從16年前起,原因是「喜歡種花」,所以做花盆盆器。一般以為陶藝也必需要經過構圖與設計,才著手下去製作,其實不然,黃吉正一開始就走創作路線,是因為手工捏陶製作,不必像製模那樣精準,他利用泥條由下往上慢慢做上來,邊做邊想,邊修正,每天製作,長期下來練就一身爐火純青的功力,創作雛型在心中早已有所定見。學習過程即使再累、再遠,亦在所不辭,說道:「學技術不是為了謀生,否則就很難學好,必須全心主動投入,先了解土性、技術後,再累積經驗、決心、毅力,才能有所成。」

現在年輕人都用電腦繪圖,雖不會動手做,卻有的是創意,可天馬行空從不同角度切入,設計能力又很強,因此可以從同儕中學到不同的啟發,也是促成他再去科技大學進修讀書的原因,黃吉正說:「只要對自己創作有幫助的學習,例如陶博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研習或是跨領域相關的演講、課程等,排除萬難,我都會去,不趁現在以後沒體力學習了。」

所謂「師法自然」,足跡常遍及山野,與孩子一同探索大自然生態與昆蟲美妙的世界,都成為創作主題的極佳來源,另也嘗試以複合媒材做創新,作品之一〈燈椅〉即是與竹編工藝師徐暋盛合作複合媒材的創作,更是另一種不同的思考風格,黃吉正說:「工藝品的可貴之處即在於工藝的本質與核心,更在於手工製作所產生的個人風格、情感、樂趣與美感,每件作品都不可能達到一模一樣,在這個年代若無法超越古代的水平燒出天目與青瓷,又複製與模仿,難以有創新,與其如此,不如走出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方式。」

哪件是自己得意作品?「每件都是,由於拉胚作品形態固定,只有用雙手才能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並將想法無限延伸,例如:可愛實用的桐花裝飾、兼具凳子功能的陶燈、鳥頭造型與儲米、茶倉功能的陶塑矮凳,這些即是展現藝術融入生活器具的巧思與情趣的作品;一件好作品的產出往往急不得,必須慢工出細活。」

由於這股用心與執著,歷年來作品參加國內競賽屢獲佳績,如「國家工藝獎特別獎」、「磺溪美展磺溪獎」、「玉山美術獎首獎」、「臺北陶藝獎首獎」等及其他國內外競賽優選、佳作、入選不計其數,於2009年更獲得「大墩工藝師」之殊榮。

黃吉正作品師法自然與處處充滿視覺空間張力與傳統美感,並且把所思所想,透過水土交融,經過火焰的焠煉與注入生命情感的作品,令人動容,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再欣賞到黃吉正嘔心瀝血的作品。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50期

經歷
2020 台中港區藝術中心進駐藝師

獲獎
2023 苗栗陶藝術節 柴燒類組【硬頸】陶藝經典首獎
2023 苗栗陶藝術節 當代陶瓷類組【水無垠】陶藝經典首獎
2020 工藝之夢 設計盛典競賽【入選】
2020【詠竹】臺灣工藝競賽入選
2019 獲頒「第二屆臺中市工藝師」
2017【窗外明月】廈門第五屆海峽工藝精品獎 銀獎
2014 台灣工藝競賽 新光三越特別獎
2014 工藝界國家級年度競賽台灣工藝傳承創新首獎得主
2013 新北市陶藝獎 銀獎
2012 第五屆台灣工藝之家
2009 苗栗陶藝獎 第二名
2008 大墩美展 第二名
2007 台北陶藝獎 首獎
2005 國家工藝獎 特別獎
2002 玉山陶藝獎 首獎

聯展
2023《淬煉:一窯成器》苗栗陶藝術節

典藏:
2014 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高升」
2013 鶯歌陶瓷博物館「則則稱奇」
2010 鶯歌陶瓷博物館「麗樂屋」
2009 苗栗縣文化局「知識之源」
2008 苗栗縣文化局「時間VS空間」
2008 彰化縣文化局「版圖」
2007 鶯歌陶瓷博物館「聽」
2006 國立工藝研究所「春顏」
2004 鶯歌陶瓷博物館「空間」
2002 南投縣文化局「道」